欢迎光临北京新闻港!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池州学院“商脉探新”实践团调研徽州文化助乡村振兴

7月20日,“商脉探新·振兴乡村”调研实践团走进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通过实地走访古村落、与非遗传承人交流、随机向游客询问体验、资料研读等方式,深入探寻徽州文化中“古村落与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为理解当地人文脉络、助力乡村振兴积累素材。

徽州区作为徽州文化的核心发祥地之一,拥有呈坎、唐模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是徽州古村落与传统民俗的活态博物馆。区域内完好保留了百余处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涵盖祠堂、民居、牌坊等,集中展现了“三雕”(木雕、砖雕、石雕)技艺的精湛绝伦,更传承着徽菜制作、徽州婚俗、徽州楹联等鲜活的民俗文化,生动折射出古徽州“聚族而居、耕读传家、精工细作”的生活智慧与人文风尚。

3.jpg

实践团成员在调研过程中,重点关注了古村落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非遗产业化、生态保护的关联。调研中,成员们随机向不同年龄段的游客询问游览体验:“您觉得古民居改造的民宿最吸引您的地方是什么?”“参与非遗体验活动后,是否会更愿意向身边人推荐这里?”“对乡村旅游的配套服务有哪些改进建议?”游客们普遍表示,古民居的原汁原味与现代舒适感的融合让人印象深刻,亲手体验木雕制作、学做徽菜的过程“很有代入感”,但也希望能增加夜间民俗表演、亲子互动工坊等项目。据当地文旅部门补充介绍,徽州区通过“保护优先、活化利用”的思路,将闲置古民居改造为精品民宿、非遗体验馆,“三雕”传承人牵头成立工坊带动村民学艺就业,徽菜师傅培育工程让传统美食成为乡村餐饮的金字招牌,形成了“文化保护促产业升级、产业发展反哺文化传承”的良性互动。这一实践模式与游客反馈共同引发了成员们的热烈讨论,大家认为,兼顾文化本真性与游客体验感的活化路径,对当代乡村振兴中“传统村落可持续保护”“非遗技艺赋能乡村产业”“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活力”等课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jpg

2.jpg

此次调研不仅让实践团成员直观感受到徽州区古村落文化的独特魅力,更通过游客视角深化了对文化传播与产业落地效果的理解,启发大家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维度思考乡村振兴的路径。团队表示,将进一步梳理调研资料,结合徽州区当地实际与游客需求,探索如何将优秀传统村落文化与非遗资源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商脉探新·振兴乡村”主题实践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思路。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北京新闻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北京新闻港 bj.hyxwe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