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北京新闻港!

当前位置: 首页 > 房产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问”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历史进程

中新经纬10月28日电 (林琬斯)中新社首届“东西问智库”主题论坛10月28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表示,“东西问”中的“问”带有非常强烈的传播和沟通的本能,是一个更加理性、更加平和、更加包容的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历史进程。

周庆安指出,随着中国的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国际传播命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传媒人越来越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

周庆安回溯历史称,国际传播这个命题实际源于文艺复兴之后,有了民族国家,才有了国际传播命题的逐渐拓展。但是跨文化对话和交流的历史进程远早于国际传播。

他指出,如果从跨文化交流、跨文明对话的视角出发,中国的国际传播已经完成了跨文明对话的三个历史阶段。

周庆安介绍称,第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是对于全球的文明来讲,在文明诞生之初就有接触和观看的历史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跨文明对话之间更多是用一种自发,而非自觉,或者非需要的手段,同时该时期并不是以民族、国家为单位。他以丝绸之路举例表示,丝绸之路上的跨文明对话,其主题和目标都不是以传播来开展的,但是客观上确实形成了对话和传播的效果。

同时,周庆安表示,虽然国族、身份这些概念并没有完整地出现在彼时的跨文明对话中。但是彼时跨文明对话留下来的最丰富的遗产,是对文明之间彼此的尊重,彼此的兴趣,甚至是彼此的信任。

接着,他介绍道,随着国际传播的逐渐成熟,尤其是随着传播技术的成熟,跨文明对话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其追求的是对话和交流的语境。在对话和交流的语境中,传播变成了民族、国家特定的需要。传播者带着自己的身份主体逐渐认识这个世界,并且开始讲述属于自己的声音。

他强调,在这个过程中间,文化的主体性和多样性,以及对于文化主体性的理解和接纳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

周庆安接着介绍,第三个历史阶段是二十世纪末期开始的平台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新媒体的诞生使得更多的个体拥有了对话的自由。“我们今天在国际传播当中经常讲,要从国际传播的主体阶段进入到平台阶段。中国不仅仅要成为国际传播中间的一个重要角色,还要构建一个全球对话的平台。”周庆安指出。

周庆安称,中国已经完成了上述三个历史阶段,正在走向第四个,也是更重要的历史阶段。但下一个阶段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进程?

“中国在前三个历史阶段不断完成自己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下一个阶段其实是对多样文明、多种主体的再现。这时,中国的国际传播也要逐渐地完成从观看到对话,完成从告知到分享,逐渐进入从理解到认同,从主体到平台的构建。”他指出。

周庆安坦言,这个时候提出“东西问”,“问”的过程就是一个文明平等、文明多样性的展现和确认。他认为,有“问”肯定有“答”,有“答”肯定就有“追问”,甚至有“再提问”,甚至有“反问”,这实际上是观念和知识的再度分享和交流。

“当人们用更多的体验来代替真正意义上的知识构建时,‘问’本身是一个更加理性、更加平和、更加包容地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历史进程。”周庆安总结称,国际传播走到今天,更多地要从平台的视角,要从分享和认同的出发点去构建今天有效的中国故事。(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林琬斯:linwansi@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李中元